規劃署35周年

規劃署35周年

規劃署於1990年1月1日成立。35年來,匯聚各方專業人才以及不同職系的同事,同心協力做好規劃發展、建地造地,
造就香港成為今日的 「亞洲國際都會」。

未來,規劃署會繼續與香港市民一同努力,創造更多機遇,建設一個更宜居的城市。

 

里程碑

1990

在前規劃環境地政科轄下成立規劃署,將所有由城市規劃處、發展策略組,及前拓展署轄下的各個拓展辦事處負責執行的規劃職能合併,歸由規劃署負責

 
 
 
 
1990

在前規劃環境地政科轄下成立規劃署,將所有由城市規劃處、發展策略組,及前拓展署轄下的各個拓展辦事處負責執行的規劃職能合併,歸由規劃署負責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1991

修訂《城市規劃條例》,將法定規劃管制範圍擴大至鄉郊地區

通過《都會計劃選定策略》,為都會區重整提供一個規劃及土地用途的框架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1993

完成「九龍建築物密度研究」,為九龍地區發展密度限制
提供一個框架

 
 
 
 
1993

完成「九龍建築物密度研究」,為九龍地區發展密度限制提供一個框架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1994

成立中央執行管制及檢控組,對違例發展進行規劃執管和檢控

 
 
 
 
1994

成立中央執行管制及檢控組,對違例發展進行規劃執管和檢控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1996

完成《全港發展策略檢討》,作為香港直至2011年的發展指引

設立市區重建部,協助政府制訂市區重建策略以及加快審批土地發展公司的項目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1997

新界西北及東北地區進行大型綜合規劃及發展研究,以配合
長遠房屋發展政策

為加強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的連繫,進行首次
「新跨界通道可行性研究」

完成「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其後於1999年修訂有關擬於后海灣地區內進行發展的規劃指引

 
 
 
 
1997

新界西北及東北地區進行大型綜合規劃及發展研究,以配合長遠房屋發展政策

為加強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的連繫,進行首次「新跨界通道可行性研究」

完成「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其後於1999年修訂有關擬於后海灣地區內進行發展的規劃指引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1998

引入「住宅(戊類)」地帶,促進工業用地進行重建或改建

 
 
 
 
1998

引入「住宅(戊類)」地帶,促進工業用地進行重建或改建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1999

完成「預留和提供工業用地的規劃大綱的檢討研究」,引入「商貿」地帶,令工廈用途可以更靈活轉變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1999

完成「辦公室向非中心區遷移傾向及制訂直至2016年
辦公樓宇用地發展策略研究」

 
2000

完成《香港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為香港制定可持續發展指標以評估政策建議

開始定期進行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以了解市場對經濟用地的需求

 
 
 
 
2000

完成《香港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為香港制定可持續發展指標以評估政策建議

開始定期進行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以了解市場對經濟用地的需求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00

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發布《聯合作業備考》,鼓勵設計及發展環保樓宇

 
 
 
 
2000

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發布《聯合作業備考》,鼓勵設計及發展環保樓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02

設立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及流動展覽中心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03

公布首份 《城市設計指引》

 
 
 
 
2003

公布首份 《城市設計指引》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04

修訂《城市規劃條例》,提高規劃制度的透明度、簡化城市規劃程序、及加強對新界鄉郊地區違例發展的執法管制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05

制定空氣流通評估方法及設計指引

 
 
 
 
2005

制定空氣流通評估方法及設計指引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07

公布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目標是提供優質生活環境、提升經濟競爭力和加強與內地的聯繫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07

協定海港規劃指引,為維港和海旁地帶的可持續規劃、
發展和管理提供指引

完成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是粵港澳三方首次攜手合作進行的策略性區域規劃研究

 
 
 
 
2007

協定海港規劃指引,為維港和海旁地帶的可持續規劃、發展和管理提供指引

完成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是粵港澳三方首次攜手合作進行的策略性區域規劃研究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10

開始處理有關活化工廈的規劃申請,以加快工廈的重建及改裝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11

開始定期就空置校舍進行用地檢討,並建議合適的長遠土地用途

 
 
 
 
2011

開始定期就空置校舍進行用地檢討,並建議合適的長遠土地用途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12

分階段進行「綠化地帶」檢討,識別有發展潛力的土地

港島東海旁地區制定優化海濱建議,包括在東區走廊下面興建一條長約兩公里的行人板道

位於中環的展城館正式啟用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13

擬備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其後於2017及
2023年擬備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新田科技城的分區計劃大綱圖

 
 
 
 
2013

擬備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其後於2017及2023年擬備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新田科技城的分區計劃大綱圖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14

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研究」,評估在維港以外進行填海及發展岩洞以優化土地供應

完成為30幅郊野公園的「不包括土地」制定發展審批地區圖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16

完成啟德發展檢討,以增加辦公室及房屋供應

 
 
 
 
2016

完成啟德發展檢討,以增加辦公室及房屋供應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19

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地區制定設計大綱及優化海濱建議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19

完成「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並於2020年修訂有關露天貯物及港口後勤用途的規劃指引

 
 
 
 
2019

完成「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並於2020年修訂有關露天貯物及港口後勤用途的規劃指引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21

公布《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的最終建議,為香港未來的規劃、土地及基建發展提出策略性空間規劃框架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22

推進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的規劃工作

 
 
 
 
2022

推進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的規劃工作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23

完成重塑香港公共空間 — 可行性研究,並檢視休憩用地規劃相關的主要議題

為規劃城市景觀和建設環境,制定促進健康生活的動態設計指引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23

公布有關地積比率轉移工具(以油麻地及旺角地區作試點)的規劃指引,提供誘因加快市區更新

修訂《城市規劃條例》,簡化法定規劃程序,及引入「受規管地區」,加強對新界鄉郊地區的執管權

 
 
 
 
2023

公布有關地積比率轉移工具(以油麻地及旺角地區作試點)的規劃指引,提供誘因加快市區更新

修訂《城市規劃條例》,簡化法定規劃程序,及引入「受規管地區」,加強對新界鄉郊地區的執管權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2024

推進各重點發展,主要包括:

  • 北部都會區
    • 古洞北/粉嶺北
    • 洪水橋/厦村
    • 元朗南
    • 新田科技城
    • 新界北新市鎮
    • 牛潭尾
    • 流浮山/尖鼻咀/白泥
    • 馬草壟
  • 交椅洲人工島
  • 屯門西及龍鼓灘
  • 東涌新市鎮擴展區及將軍澳第137區
  • 協助市區重建局進行深水埗及荃灣地區研究
  • 持續優化規劃工作及規劃執行管制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規劃署35周年相片

 

慶祝活動

2025年2月12日  —  規劃署35周年開幕禮

2025年2月25日  —  規劃署35周年研討會

敬請期待

 

短片

 

規劃署35周年短片

劃出更多可能 • 創造無限機遇

短片介紹規劃署過去35年的主要工作和里程碑,及如何秉承前瞻性的視野,為城市的未來打好基礎。

規劃署35周年

 

鳴謝(排名不分先後):

  • 政府新聞署
  • 地政總署 航空照片由地政總署提供 © 香港特別行政區 參考編號 G16/2024
  • 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
  • 城市規劃委員會
 

 

刊物

規劃署35周年

規劃署35周年紀念特刊 1990 - 2025

劃出更多可能 • 創造無限機遇

當中包括

規劃署里程碑
香港的城市規劃簡介
規劃署的工作
 
Site lo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