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署35周年

规划署35周年

规划署于1990年1月1日成立。35年来,汇聚各方专业人才以及不同职系的同事,同心协力做好规划发展、建地造地,
造就香港成为今日的 「亚洲国际都会」。

未来,规划署会继续与香港市民一同努力,创造更多机遇,建设一个更宜居的城市。

 

里程碑

1990

在前规划环境地政科辖下成立规划署,将所有由城市规划处、发展策略组,及前拓展署辖下的各个拓展办事处负责执行的规划职能合并,归由规划署负责

 
 
 
 
1990

在前规划环境地政科辖下成立规划署,将所有由城市规划处、发展策略组,及前拓展署辖下的各个拓展办事处负责执行的规划职能合并,归由规划署负责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1991

修订《城市规划条例》,将法定规划管制范围扩大至乡郊地区

通过《都会计划选定策略》,为都会区重整提供一个规划及土地用途的框架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1993

完成「九龙建筑物密度研究」,为九龙地区发展密度限制
提供一个框架

 
 
 
 
1993

完成「九龙建筑物密度研究」,为九龙地区发展密度限制提供一个框架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1994

成立中央执行管制及检控组,对违例发展进行规划执管和检控

 
 
 
 
1994

成立中央执行管制及检控组,对违例发展进行规划执管和检控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1996

完成《全港发展策略检讨》,作为香港直至2011年的发展指引

设立市区重建部,协助政府制订市区重建策略以及加快审批土地发展公司的项目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1997

新界西北及东北地区进行大型综合规划及发展研究,以配合
长远房屋发展政策

为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连系,进行首次
「新跨界通道可行性研究」

完成「后海湾地区鱼塘生态价值研究」,其后于1999年修订有关拟于后海湾地区内进行发展的规划指引

 
 
 
 
1997

新界西北及东北地区进行大型综合规划及发展研究,以配合长远房屋发展政策

为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连系,进行首次「新跨界通道可行性研究」

完成「后海湾地区鱼塘生态价值研究」,其后于1999年修订有关拟于后海湾地区内进行发展的规划指引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1998

引入「住宅(戊类)」地带,促进工业用地进行重建或改建

 
 
 
 
1998

引入「住宅(戊类)」地带,促进工业用地进行重建或改建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1999

完成「预留和提供工业用地的规划大纲的检讨研究」,引入「商贸」地带,令工厦用途可以更灵活转变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1999

完成「办公室向非中心区迁移倾向及制订直至2016年
办公楼宇用地发展策略研究」

 
2000

完成《香港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研究》,为香港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以评估政策建议

开始定期进行全港工业用地分区研究,以了解市场对经济用地的需求

 
 
 
 
2000

完成《香港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研究》,为香港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以评估政策建议

开始定期进行全港工业用地分区研究,以了解市场对经济用地的需求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00

规划署、屋宇署及地政总署发布《联合作业备考》,鼓励设计及发展环保楼宇

 
 
 
 
2000

规划署、屋宇署及地政总署发布《联合作业备考》,鼓励设计及发展环保楼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02

设立香港规划及基建展览馆及流动展览中心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03

公布首份 《城市设计指引》

 
 
 
 
2003

公布首份 《城市设计指引》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04

修订《城市规划条例》,提高规划制度的透明度、简化城市规划程序、及加强对新界乡郊地区违例发展的执法管制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05

制定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及设计指引

 
 
 
 
2005

制定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及设计指引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07

公布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目标是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加强与内地的联系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07

协定海港规划指引,为维港和海旁地带的可持续规划、
发展和管理提供指引

完成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是粤港澳三方首次携手合作进行的策略性区域规划研究

 
 
 
 
2007

协定海港规划指引,为维港和海旁地带的可持续规划、发展和管理提供指引

完成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是粤港澳三方首次携手合作进行的策略性区域规划研究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10

开始处理有关活化工厦的规划申请,以加快工厦的重建及改装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11

开始定期就空置校舍进行用地检讨,并建议合适的长远土地用途

 
 
 
 
2011

开始定期就空置校舍进行用地检讨,并建议合适的长远土地用途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12

分阶段进行「绿化地带」检讨,识别有发展潜力的土地

港岛东海旁地区制定优化海滨建议,包括在东区走廊下面兴建一条长约两公里的行人板道

位于中环的展城馆正式启用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13

拟备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的分区计划大纲图,其后于2017及
2023年拟备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新田科技城的分区计划大纲图

 
 
 
 
2013

拟备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的分区计划大纲图,其后于2017及2023年拟备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新田科技城的分区计划大纲图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14

与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优化土地供应策略研究」,评估在维港以外进行填海及发展岩洞以优化土地供应

完成为30幅郊野公园的「不包括土地」制定发展审批地区图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16

完成启德发展检讨,以增加办公室及房屋供应

 
 
 
 
2016

完成启德发展检讨,以增加办公室及房屋供应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19

湾仔北及北角海滨地区制定设计大纲及优化海滨建议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19

完成「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现况研究」,并于2020年修订有关露天贮物及港口后勤用途的规划指引

 
 
 
 
2019

完成「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现况研究」,并于2020年修订有关露天贮物及港口后勤用途的规划指引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21

公布《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的最终建议,为香港未来的规划、土地及基建发展提出策略性空间规划框架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22

推进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的规划工作

 
 
 
 
2022

推进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的规划工作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23

完成重塑香港公共空间 — 可行性研究,并检视休憩用地规划相关的主要议题

为规划城市景观和建设环境,制定促进健康生活的动态设计指引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23

公布有关地积比率转移工具(以油麻地及旺角地区作试点)的规划指引,提供诱因加快市区更新

修订《城市规划条例》,简化法定规划程序,及引入「受规管地区」,加强对新界乡郊地区的执管权

 
 
 
 
2023

公布有关地积比率转移工具(以油麻地及旺角地区作试点)的规划指引,提供诱因加快市区更新

修订《城市规划条例》,简化法定规划程序,及引入「受规管地区」,加强对新界乡郊地区的执管权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2024

推进各重点发展,主要包括:

  • 北部都会区
    • 古洞北/粉岭北
    • 洪水桥/厦村
    • 元朗南
    • 新田科技城
    • 新界北新市镇
    • 牛潭尾
    • 流浮山/尖鼻咀/白泥
    • 马草垄
  • 交椅洲人工岛
  • 屯门西及龙鼓滩
  • 东涌新市镇扩展区及将军澳第137区
  • 协助市区重建局进行深水埗及荃湾地区研究
  • 持续优化规划工作及规划执行管制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规划署35周年相片

 

庆祝活动

2025年2月12日  —  规划署35周年开幕礼

2025年2月25日  —  规划署35周年研讨会

敬请期待

 

短片

 

规划署35周年短片

划出更多可能 • 创造无限机遇

短片介绍规划署过去35年的主要工作和里程碑,及如何秉承前瞻性的视野,为城市的未来打好基础。

普通话版本稍后发布,敬请期待!

规划署35周年

 

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 政府新闻署
  • 地政总署 航空照片由地政总署提供 © 香港特别行政区 参考编号 G16/2024
  • 政府档案处历史档案馆
  • 城市规划委员会
 

 

刊物

规划署35周年

规划署35周年纪念特刊

划出更多可能 • 创造无限机遇

当中包括

规划署里程碑
香港的城市规划简介
规划署的工作
 
Site lo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