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背景
边境禁区无疑是香港最神秘的地方。自一九五一年被划为禁区后,接近六十年来,该区只限持有特别许可证的人士方能进入。尽管毗邻的深圳由寂寂无闻的农村急速发展为金光闪烁的都会,香港的新市镇发展计划也把禁区的南面都市化,但边境禁区大部分地方并没有受到城市发展所影响。边境禁区数十年来悄悄地偏处一隅,仍充满乡郊气息,草木茂密,环境自然恬静,看起来它似乎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
当保安局于二零零八年宣布将分阶段从边境禁区释出约2 400公顷土地后,该区的命运便一直悬而未决。当地人觉得他们的机会可能已来临,渴望藉禁区的开放而得益,环保人士则力主保护这块可能是大自然最后的乐土,而很多商人认为该区有潜力成为港深的鎔炉,那里商机处处,必须善加利用。
就在社会各界诉求互相矛盾的情况下,规划署展开了「边境禁区的土地规划研究」。研究的目标,是在从边境禁区分阶段释出土地前,为该区制定土地用途规划大纲,作为拟备法定规划图则的基础。土地用途规划必须采取全面综合的方式,才能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发展计划。
我们为该区制定土地用途方案时,必须考虑它的潜在策略角色,以及附近地区的发展,包括边境另一边蓬勃发展的深圳、香港扰攘的新市镇和拟议的新发展区,以及香港与深圳政府日后在现时位于边境禁区内的落马洲河套区所合作进行的发展。不过,在研究过程中,该区历史遗留下来的重要生态和文化价值更是理应受到重视的。
机遇和限制
研究范围东部的山丘和西部的湿地,均会对建筑发展和工程造成限制,但对中部平地的大片荒废农地和乡村羣,人们很自然地会把该处视作市区式发展的用地,尤其是香港经常都渴求适合发展的土地。有关地区邻近现有的口岸设施和拟议的莲塘/香园围口岸,也是一大优势。随着香港与深圳的交流日趋频繁,该区或有巨大潜力可进行多类发展,以进一步加强两地经济中心的功能。
不过,我们不应低估该区发展的限制。随着北面和南面的城市区群看似无止境地不断扩张,该区在发展上则远远滞后,无论在视觉上或实际环境上,均与邻近的都市区有很大差异。该区的生态价值已有完备的记录,不必详加解释。但除了生态外,静寂悠闲的乡村错落地散布于研究范围中部,散发出一种固有的原始魅力,是其他地方的乡村式发展罕有的。总而言之,研究范围的情况独特,我们在决定该区的命运前必须非常审慎,这不仅是环保人士和怀旧者的观点,即使一般人亦有此看法。
研究范围除具有生态价值和文物的地区外,亦存在传统墓地、坟场和风水林,加上土地业权分散,又缺乏基建设施,这些因素对于在该区进行大规模发展,确实会造成限制。
愿景和主题
当构思保留这珍贵的绿色地带作发展缓冲区,为稠密的混凝土建筑提供视觉调剂仍在雏型时,研究小组已开始就研究的愿景谘询公众。研究从策略规划的角度,提出把研究范围设成「港深之间的自然保育、文化遗产及可持续用途地带」的愿景。在这愿景下,有三个基本主题,即「加强自然保育」、「保护文化遗产资源」和「推广可持续用途」。研究着重保护该区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但不会排除任何建议作适当发展的方案,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边界的策略性位置,以及跨界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
社区参与
研究的社区参与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涉及概念规划草图,而第二阶段则涉及发展计划草图。第一阶段社区参与活动在二零零八年五月至八月举行。我们为不同的相关人士/团体举办简介会和公众论坛,包括乡事委员会、区议会、乡议局、郊野公园委员会、城市规划委员会、环境谘询委员会、立法会、深圳政府当局、学术和专业团体及市民大众。
但除在预先安排的简介会和会面之外,我们亦以更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社区参与活动。在研究正式展开前,规划署已开始与研究范围内所有20条乡村的村民、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关注团体等,以互动的方式持续沟通。我们明白到这些人士/团体存在固有的分歧,但相信如尽早与他们持续进行诚恳的沟通,会有助部门适时制定路向大纲。
|
与村民实地考察 |
但是,图则的谘询过程并非坦途。有些村民反应极为愤慨,认为当局在撤销禁区的同时,把他们认为是偏重保育的计划强加在该区之上。他们在地区公众论坛举行时进行请愿和抗议,反对研究的概念图则。其他一些人士则较为克制,但亦表达了强烈和清晰的意见,就是希望有更多发展机会,藉以振兴当地经济,改善他们的生计。
|
当地村民进行请愿 |
对于一些村民的反应,我们不感意外。事实上,他们的诉求不难理解。另一方面,其他对该区的愿景和概念图则的回应普遍是正面的、温和的,这使我们感到欣慰。我们更感高兴的,是一些人对规划概念表示欣赏,称许我们致力平衡保育与发展,并支持循此路向制定详细的图则。
我们根据接获的公众意见和建议,改善和再详加制定概念规划草图的建议。与此同时,我们亦继续与村民沟通,尝试向他们解释拟议发展策略的实质内容,以释除他们的疑虑。我们在参照整体技术评估的结果后,制定了发展计划草图,在二零零九年年底进行第二阶段社区参与活动。
|
与区内居民对话 |
发展计划草图-概述
在取得社区的广泛支持下,我们为该区制定了愿景和规划概念。可是,要把概念图则转化为发展计划以实现规划愿景,却殊不简单。发展计划草图旨在提供可持续规划大纲,同时保留现有的乡郊风貌和尊重当地传统及生活方式。拟议的土地用途大纲也会带来商机和就业机会,有利区内经济。我们亦须保育并活化现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虽然『不宜进行发展』的推定会继续适用于具有重要保育价值的地区,但我们会在其他地方推动文化和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以及适当规模的发展。这些发展项目不但会成为香港及深圳居民的消闲地点,更可提供避静的好去处,让都市人能够欣赏和接触大自然。善用边界的策略性位置,也有助加强港深两地的经济融合。
|
香园围的文物建筑 |
|
发展计划草图 |
发展计划草图-详情
更具体来说,有关研究范围西部的建议主要是保育新田和蚝壳围的湿地和鱼塘和以保育为本的康乐用途。研究建议在马草垄山坡兴建生态旅舍,该处可俯瞰风景如画的湿地。生态旅舍在建成后,会是全港首个同类型设施。
|
拟在马草垄兴建的生态旅舍 |
相比研究范围西部属水体环境的生态价值,东部的生态价值则与陆地有关。研究建议把红花岭划定为郊野公园,在新界东北八仙岭和深圳梧桐山之间,形成连绵不断的生态联系。
研究范围中部是农地和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村落。研究建议保存和加强这些农地和村落的天然和文化资源,并同时容许进行与住宅和旅游相关的发展。建议在该区进行休闲农业、康乐活动和低密度住宅发展。
研究亦建议辟设一条长达30公里的远足径,把区内的自然生态景观、具建筑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以及活动中心联系起来,推广该区的文化和生态旅游;此外亦建议设立单车径。不过,我们也得承认,有关地区横跨两大都市区,又有邻近口岸设施的优势,加上出入境手续的效率提高,即使以审慎的方针为该区进行规划,也很难驳斥一些要求作更密集发展的呼声。为了作出平衡,研究提出设立三条发展走廊的概念,以充分利用连接现有落马洲和文锦渡口岸的直接通道,以及较后拟在莲塘/香园围兴建的口岸。这些发展走廊可发展商业、零售、娱乐、批发中心等用途,以发挥走廊地理位置的优势。
|
远足活动 |
未来路向
要在规划中达至平衡殊非易事。尽管如此,发展计划草图仍受到大部分市民接受,公众也非常支持以全面的角度进行规划。经过漫长的协调工作,我们在研究过程的努力终于取得成果。我们明白未必能把一切做到完美无缺,但规划署会继续与有关人士沟通,务求尽可能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又不违背规划概念的意向。
规划研究的漫长工作接近尾声之时,就是拟备和落实法定图则的工作之始。一直以来,边境禁区的界线实际上是爲市区扩展和违例用途订了界限。在边境禁区缩小后,我们必须提高警觉,防止违例发展扩散,以免破坏该区一直受充分保护的环境。未来拟在该区进行的建筑发展都必须通过审核,以确保有关项目与自然环境互相协调。
城市发展和现代建筑有其吸引之处,但自然景观和文物也不遑多让。我们为即将开放的边境禁区拟备的规划方案,并不是为了重设另一个缓冲区,全面禁止发展。反之,我们是要在城市发展中保留一片绿洲,也可同时推动当地经济。
|
城市发展中的绿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