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nt_tko_tc
P. 4

歷史背景



              將軍澳一帶早於 13 世紀已有人居住,但到了 16 世紀後期多條小漁村
              建立後,才有大量人口聚居。當時,坑口一帶發展為墟鎮,是整個
              清水灣半島人口最多及最繁榮的地方。將軍澳一直只有鄉郊用
              途,直至 60 年代工業活動蓬勃發展才出現改變。當時的
              主要 工業為 造船、 修船、拆 船及軋 鋼,其 他工業 則
              包括鑄造非鐵金屬產品,以及生產工業氣體
              (圖 2)。這些工業許多都須依靠水路交通。
              不過,隨着政府在 1982 年批准把將軍澳
              發展為新市鎮,這些工業便日漸式微
              或遷往其他地方。
























                               圖 2:昔日將軍澳的工業活動
                                                                                   圖 3:90 年代的將軍澳新市鎮

              1983 年,將軍澳新市鎮第一期發展計劃正式獲得
              通 過, 預 計 初 期 可 容 納 約 175  000 的 人 口。1986
              年,政府決定興建連接九龍東與該新市鎮的將軍澳
              隧道,使該新市鎮可容納更多人口。為善用道路基
              礎設施,以及應付對公營房屋用地的需求,政府於
              1987 年建議進行將軍澳第二期發展,把該區的總
              規劃人口增至 325  000。其後,為了重建調景嶺平
                                                                                   圖 4:2022 年的將軍澳新市鎮
              房區,以及提供土地發展工業邨和深水海旁工業,
              政府在 1988 年決定進一步推行將軍澳新市鎮第三
              期發展,使其人口再增加 125  000,規劃人口達 470  800。首批居民於 1988 年遷
              入該新市鎮(圖 3)。

              1990 年,將軍澳隧道落成啟用,應付新市鎮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2002 年 8 月,
              香港鐵路(港鐵)將軍澳綫通車,設 4 個新站,分別為調景嶺、將軍澳、坑口及寶琳。
              2009 年 7 月,該綫的第五個港鐵站康城投入服務(圖 4)。







     3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