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nt_st_tc
P. 4

圖 2:昔日的沙田新市鎮



      圖 3:現在的沙田新市鎮

































              歷史背景




              香港開埠以來,一直受建屋用地不足的問題困擾。新界大部分地方屬郊野,山巒起
              伏,只有早年居民聚居地一帶才是平坦的土地,面積有限。同時,新界大部分地方
              被南面的九龍山麓阻隔,並缺乏主要的公用設施,以致發展受到限制。

              1972 年 10 月,政府推出大型建屋計劃,旨在於 80 年代中期提供足夠房屋,供 180
              萬人居住。按照計劃,該些新建房屋超過一半位於新市鎮。沙田、屯門和荃灣正是
              政府指定發展的第一代新市鎮。政府決定在新界發展新市鎮,是經過精心規劃,首
              次嘗試克服九龍山麓的障礙。

              自明代(公元 1368 年至 1644 年)以來,沙田便有人定居和耕種,大圍村就是於當
              時建立。沙田谷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相傳在古時,當地出產的稻米會運送到北京,
              供皇帝享用。







              雖然沙田與九龍北部距離不遠,並有公路和鐵路相通,但在 70 年代以前,沙田大部
              分土地仍是鄉郊地區。


              沙田第一份法定圖則於 1961 年由城市規劃委員會制訂。根據這份圖則,沙田的人口
              可達 36 萬,人口密度最高為每公頃 750 人。雖然圖則建議把少量土地劃為工業用地,
              但當時沙田只被視作九龍一個近郊住宅區。





     3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