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繪製香港的景觀圖

5.1      繪製程序 - 海外經驗

5.1.1   由於香港缺乏繪製綜合景觀圖的經驗,因此在研究開始時,我們參考了英格蘭、威爾斯、美國、新西蘭和印尼等地的景觀圖繪製方法,及對一系列特別個案的景觀評價方法、結論、電腦技術的使用、公眾參與及對香港情況的適用性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研究包括以下個案:

5.1.2   通過個案研究,我們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觀分類及評價方法,即:

5.1.3  以景觀資源為基礎的方法強調獨立分類及評價自然景觀成分。相比之下,以景觀特色為主導的方法是按相同特徵把景觀分成不同類別,再就每個類別進行整體評價。研究顯示這些國家所著重的方法各有不同。美國和印尼採用了景觀資源為基礎的方法。英格蘭則採用以景觀特色為主導的方法。威爾斯和新西蘭則揉合了兩類研究方法。表5.1摘錄了個案研究結果。

元朗南生圍
元朗南生圍
5.1 - 個案對本研究的適用性及實用性摘要
個案研究
主要方面-
界定分類/特色的方法
主要方面-
地理資訊系統的使用
主要方面-
評審方法
主要方面-
公眾諮詢方法
英國英格蘭的鄉郊特色計劃

+ 以景觀特色為主導的方法

+ 以景觀特色類型及景觀特色區對全國進行全面研究的方法

景觀特色類型用於香港的規模過大 

+ 使用地理資訊系統,界定景觀特色區

+ 地理資訊系統是資料儲存和管理的工具

+ 數據包括以圖像及文字顯示的「類型」和「特徵」

+ 地理資訊系統可作為分析令景觀隨著時間改變的因素

- 較複雜的環境資產方法

- 無重要的公眾諮詢
英國威爾斯的地圖資訊系統

因應每個「特點」區而進行的分類方法

較著重分類系統多於區分「特色」系統

+ 地理資訊系統是資料儲存和管理工具

地理資訊系統作為分類/區分特色工具的角色並不明顯

+ 區分了「特點」區的資料和景觀特色評審方法

+ 以價值、狀況及發展趨勢進行以視覺和感官方面的評審

+ 明確應用具透明度和有組織的評審表格

+ 對環境改變的敏感度作獨立評審

+ 正式的公眾諮詢

僅就景觀特色區進行公眾諮詢,並不包括「特點」區

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生物區域圖

界定分類/特色並不是研究方法的一部分 

+ 廣泛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作為對公眾溝通的工具 

沒有正式的評審方法

+ 通過互聯網發布信息
+ 組織公眾論壇
新西蘭奧克蘭北岸市研究

+ 以景觀特色為主導的方法

 - 僅能在一個層次上區分景觀特色 

+ 景觀特色類型的規模較小

+ 地理資訊系統是資料儲存和管理的工具

+ 區分了景觀特色和景觀特徵的評審方法

+ 明確應用具透明度和有組織的評審表格

+ 區分了景觀價值,對環境改變的敏感度,脆弱程度及主要特徵 

+ 公眾評論研究範圍、目的及評審標準。

新西蘭奧克蘭懷塔其亞市研究

+ 以景觀特色為主導的方法

+ 兩個層次上區分景觀特色 

+ 景觀特色類型的規模較小

+ 地理資訊系統是資料儲存和管理工具

+ 明確應用具透明度和有組織的評審表格

集中於視覺價值

+ 公眾評論研究範圍、目的、評審標準及研究結果

印尼烏戎庫隆國家公園研究

綜合分類和評審

沒有代表人文、文化或視覺方面的參照標準。

+ 使用地理資訊系統, 用作處理參照數據並區分景觀單元

綜合分類和評審

對價值/環境改變的敏感度作評分並不足信

+ 使用對環境改變的敏感度作為評審價值的一項標準

並未證實有否作有公眾諮詢

註釋:
「特點」區 - 就地球科學、生物多樣性、視覺及感官角度、歷史及考古學和文化等「特點」課題,分別作有層次的分類系統。
+
 -
有關方法對本研究有參考價值 
有關方法對本研究並沒有參考價值

 5.1.4  本研究所採用的是一個混合方法,而以景觀特色作為景觀分類的基礎。對景觀特色的分析可以用作鑒別主要景觀資源及應用於可持續發展評審中。圖5.1簡介本研究的過程。

5.1 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
檢討本地及海外經驗及界定研究方法

圖5.1   研究過程圖

第二階段
建立分類系統及評估準則

圖5.1   研究過程圖

第三階段
進行案頭研究及實地勘查,收集基礎資料

圖5.1   研究過程圖

第四階段
分析數據及制訂景觀特色圖及數據庫

 

5.2     繪製景觀 景觀特色方法

5.2.1   這個被採用的混合方法(即景觀特色方法),是根據景觀特色的差異,把香港劃分為不同地區(即景觀特色區)。

5.2.2   總體來説,景觀特色是根據自然的和人為的特徵而塑造的(見表5.2)。

5.2 塑造景觀特色的特徵
自然特徵 人為特徵
固態地質

不固定地質(即土壤)

地貌

自然水文特徵(如河溪、湖泊) 

植被

沿岸水域(即海洋)

建築物

土地用途

交通特徵

有文物/文化價值的特徵

人造水文特徵(如魚塘,污水渠,水塘)

5.2.3   基於這些特徵,景觀可以被分成不同類型或單元,而每一個類型或單元都有其獨特、一致及可識別的特色。現時定出的兩類景觀單元為景觀特色類型和景觀特色區:

5.2.4   景觀特色類型和景觀特色區在不同層面上,均可進一步分為較小的分類或分區,比如從全港的概括層面至分區層面。本研究在次區域層面上將景觀分為六個概括的景觀特色類型。它們是:

5.2.5   這些概括的景觀特色類型又可進一步細分為41個分區層面的景觀特色類型。附錄一羅列了所有的分區景觀特色類型。

5.2.6   將香港的景觀以分區層面的景觀特色類型作分類,本研究將全港劃分為943個景觀特色區。於附錄一的圖A1顯示了分區層面的景觀特色類型分布情況。

 

5.3      評估景觀 - 特色、狀況、對環境改變的敏感度和價值

5.3.1   景觀評審方法涉及大量的研究文獻,在檢視多個個案後,以應用於本研究,景觀可基於下列四個因素作評審:

5.3.2   景觀特色是指每一個景觀特色區中最顯著的景觀特徵所營造的整體印象。景觀特色會以文字和圖片記錄下來。

5.3.3   景觀狀況是指正面的景觀特徵在格局上的完整性,以構成景觀特色。每一個景觀特色區的景觀狀況會評級為「良好」、「中等」或「差劣」,並會建議相應的景觀管理策略(保育/改善/重造)。

5.3.4   景觀對環境改變的敏感度是指景觀適應改變而不損害其現有景觀特色的能力。對於每一個景觀特色區,其景觀敏感度是根據一組選定的可能發展類型來評估。敏感度可評為「較敏感」或「不敏感」。

5.3.5   景觀價值是指景觀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景觀可以因其景色質素、文物、自然保育或此地區有其獨特個性而擁有價值和重要性。景觀價值要考慮到視覺連貫性、複雜性、稀有性、地貌和狀況、主要文物/自然特徵和視覺吸引點/破壞點。景觀價值可評分為「高」、「高(具備條件)」、「中」和「低」。

5.3.6   附錄二羅列了景觀價值評審準則和級別。接下來是一些在考慮景觀價值時的相關要點:

景觀內在和外在的價值

5.3.7   區分景觀內在和外在價值的差異是非常重要的。內在的價值是景觀作為「景觀本身」或者「與其他景觀之間比較」的一種價值。外在的價值是景觀與其他的資源或資產比較的價值,比如「經濟發展」、「就業機會」或者「住房供應」等。本研究只注重於內在景觀價值。

景觀的視覺和非視覺價值

5.3.8   不是所有的景觀價值都只是在視覺層面上考慮。任何景觀是自然、歷史和生物進程的產物,而且景觀本身可以由於其特殊的歷史關係(如歷史建築物)或物種連繫(如稀有的自然棲息地)而增加其價值。

主觀、客觀及有共識的景觀價值

5.3.9   本研究知悉在評估景觀價值時,會涉及主觀因素。然而,重要的是這些主觀判斷是建基於合理的及一致的評價依據。在評估過程中,尤為重要的是評價準則是公開及具透明度,而且需要作合理判斷。此外,亦要確認公眾和專業團體對一些主觀的景觀價值所有的共識,如已知的習俗及專家們的觀點作考慮。

 

5.4     景觀測量 - 有組織及貫徹一致的方法

5.4.1   本研究展開了一個覆蓋全港的實地考察,以鑒別並詳細記錄每一個景觀特色區的特色和特徵。實地考察是由受過景觀分析及評審訓練的園境師小組進行。

實地考察攝影
實地考察攝影

5.4.2   考察小組以步行、汽車及船等途徑前往全港943個景觀特色區進行實地勘查,遙遠並難以接近的地點則使用直升機前往。

5.4.3   在主要考察開始之前,考察小組已於大嶼山進行一次初步實地調查,以訓練考察小組成員和測試實地考察方法、交通工具、後勤安排及測量工具等。

5.4.4   考察小組會在每個景觀特色區進行拍攝,並記載其景觀特色和主要特徵。每一個景觀區都依據已定的因素作評估,並使用一系列的預設標準來衡量。

5.4.5   在評審時,無可避免地會有機會滲入某些考察小組的主觀因素。然而,這並不意味評估結論得出的判斷是武斷或不合情理。為了盡可能減少主觀性,所有的評估進行時會考慮以下數點:

 

5.5      繪製過程所採的資訊科技

5.5.1   在研究過程中,地理資訊系統在不同階段中被廣泛使用。 

景觀分類過程中所採用的資訊科技

5.5.2   若干個案研究中顯示,在很多地方均採用以電腦為基礎的技術,特別是以地理資訊系統作景觀分類並儲存資料。以下提供本研究中使用到的資訊科技。

5.5.3   研究小組在開始繪製景觀初圖時,是採用地理資訊系統儲存相關景觀特徵數據,以及作初步景觀歸類。歸類的方法是採納一系列原則,以尋找特定的景觀特徵所形成的景觀特色類型。這種方法假設每一個景觀特色類型都有獨特的景觀特徵,並使得它與其他景觀特色類型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通過制訂地理資訊系統中的尋找規則,就能夠自動繪製出包括香港所有景觀特色區的景觀特色初圖。

5.5.4   這個以「原則為基礎」的方法是假設某一個景觀特色類型的地區,即景觀特色區,可以直接在現有數據取得,或採用某些原則以處理大量數據,來分辨某個特別的景觀特色類型。圖5.2描述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

5.2 定景觀特色類型及繪製景觀特色區的一般處理方法

圖5.2  訂定景觀特色類型及繪製景觀特色區的一般處理方法

5.5.5   本研究使用一個香港政府常用地理資訊系統的平台,即Arcview軟件,以處理景觀特徵數據。這些景觀數據包括地形和高度、土壤種類、水文特徵、植被種類、生態環境、道路和街道,鐵路,建築物形狀和高度,土地用途和歷史建築物。大部分資料均來自地政總署的土地資訊系統和根據「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制訂的全港生境圖。

5.5.6   在市區、市區邊緣和鄉郊邊緣的景觀特色類型,其分類原則上是依據土地用途和主要以那些有較淸晰定義的景觀特色類型來進行。如位於赤P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只能歸類為「機場景觀」,高爾夫球場亦只能歸類為「高爾夫球場景觀」。其他景觀特色類型則可以結合數個特徵作定義,比如建築物高度,土地用途類型和建築密度,或就高地和低地郊野的景觀特色類型,分類規則主要是依據地形和土地用途來訂定。

5.5.7   初步繪製出的香港景觀圖,是本港第一次嘗試以自動化方式分類及顯示香港的景觀。在過程當中,研究小組發覺利用遙感及電腦自動繪製景觀圖技術只能達至若干的精確程度。基於許多因素,如數據的差異或不完整,以及在地面上較困難找尋到一致的特徵作景觀特色區分界巡弘暋D,都限制了初步景觀特色圖的精確性。

5.5.8   由於上述限制,初步的景觀特色圖是通過人手調整,並在實地考察過程中更新加以完善。

景觀特色圖和地理資訊系統數據庫

5.5.9   研究結果(包括最終的景觀特色圖和香港各個景觀的數據資料)已經納入於本研究匯編的地理資訊系統內。景觀特色圖所顯示的每個景觀特色區皆以多邊形出現於地理資訊系統中,以及各有其個別的鑒別號碼,與數據庫連繫起來。我們可利用景觀特色圖和數據庫的互動顯示作資料分析,探索不同景觀的分界芋B描述、種類、特徵及圖片記錄。表5.3顯示地理資訊系統數據庫中的數據組織。

5.3 地理資訊系統數據庫的組織
文件夾名 副文件夾名 數據描寫 數據格式
景觀特色圖_地理資訊系統 景觀分類 自然和人為特徵層 私人的地理數據庫
景觀評估 景觀特徵層 私人的地理數據庫 
景觀特色區 最終重新歸類的景觀特色區層 私人的地理數據庫 
照片 景觀特色區實地考察照片 MOV, JPG
景觀特色區的 描述 景觀特色區 描述的檔案 PDF
Mxd ArcGIS 項目檔 ArcMap MXD 

5.5.10 數據庫包括研究過程中使用過的或產生的所有景觀特徵數據。而且,使用者可以在地資訊系統中的地圖「窗口」瀏覽到多方面的地理數據層,進行查詢及複雜的地理分析。亦有超連結接通了每一個景觀特色區。使用者只需點擊某個景觀特色區,相應的景觀特色區的描述報告檔案和照片將被打開,如圖5.3所示。

5.3 地理資訊系統數據庫屏幕顯示

圖 5.3  地理資訊系統數據庫屏幕顯示

 

5.6     相關團體的參與和公眾的共識

5.6.1   本研究在本質上是高度技術性及專業的。為確保其公開性和透明度,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公眾和相關團體亦有機會參與,並獲得它們對研究的回應。整個諮詢過程包括下列活動:

於2002年7月舉行的專題工作坊
20027月舉行的專題工作坊

5.6.2  整體來說,相關團體和公眾大致支持本研究。他們積極的反應表示了他們期望本研究可以對欣賞和保護香港景觀資源作及時和有用的貢獻。

5.6.3   值得一提的是於2002年年底舉行的公眾諮詢,獲得很多有用的意見,這些意見亦已在訂定研究方法時加以考慮。以下是一些值得提及的意見要點:

 

    上一頁    回主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