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香港景觀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1.1.1 景觀是我們生活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的高質素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香港享有多姿多彩的景觀,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知名的城市景色,而寧靜的郊野亦只是近在咫尺。
1.1.2 這些景觀是香港的寶貴資產,同時扮演著多種角色:
它提供了康樂和欣賞景色的好去處,令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它有助於建立香港的特色,使其在本港居民及外地遊客心目中,定位成一個獨特的地方,以吸引本港居民及遊客;
它是大自然資源,亦是我們環境資產的主要部分;而且
它是數千年來香港傳承及人與大自然互動的體現。因此,景觀也可以說是香港文化資產的一部分。
![]() 西貢 布袋澳 |
1.2 對香港景觀進行調查的需要
“細看一處地方的景觀,領悟塑造出這景觀的節奏,了解這景觀如何在城市變遷中演變。這樣,我們的城市,就得以與景觀和諧持續發展、增長及更新,而無需要逆對任何轉變。”
《在快線超逾景觀》
安德魯高夫
1.2.1 就像世界上其他地區一樣,香港景觀是一直不斷的變化發展以滿足社會的需要。為了處理這些改變,了解所有不同景觀的範圍、價值以及其變化的方式都是至為重要的。通過了解香港所擁有的不同景觀,政府在未來制定的政策,便能確保繼續令每一位市民可以欣賞本港的景觀特色。
1.2.2 《都會計劃近郊及沿岸地區景觀發展策略》(1989) 是早期探討市區景觀特色的研究。此後,亦不時有獨立研究或發展項目在特定地區進行景觀評估。然而,這些研究或評估都是局限於特定目的,及只是在地區層面上進行。
1.2.3 《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2001)亦點出了缺乏對香港景觀作全面調查的問題。由於未能了解基本景觀狀況,研究不能建立一個監察景觀變化的指標,以評估擬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研究於是建議進行一個景觀基線研究以彌補資料上的空白。
1.2.4 基於上述原因,規劃署於二零零一年年底展開一項測繪及評估香港景觀的研究。研究目的是蒐集所需要的景觀基資料,以建立一個有系統的參考框架,用於景觀評估及主要發展項目的環境評估。
|
1.3 研究範圍
1.3.1 為配合本研究目的,我們將「景觀」界定為「土地的外貌及地上的自然和人為特徵」。自然特徵包括地質、地形、植物和水文等,人為特徵則包括建築物、道路、水庫以及農田等。
1.3.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彌補現時景觀資料上的空白處,搜集所有相關資料,以更了解香港景觀資源;
建立現有景觀資源的基線狀況,以作為評估景觀將來變化的標準;
建立一個有系統的景觀體系,將景觀資源分類,及識別特別的景觀類型及地區;
建立一致的評估準則,以量度和評估景觀類型和地區的重要性;
建議一個合適的指標,用於就主要發展項目進行概括的景觀影響評估,同時亦可以納入可持續發展評估的過程中。
1.3.3 研究範圍為整個香港。而「景觀」在廣義的層面上,包括市區景觀、鄉郊景觀和香港範圍內的水域景觀。
1.3.4 研究把景觀分為不同類型,分別評價它們的價值。研究方法參考了世界上對探索景觀資源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取材於英格蘭、威爾斯、美國、新西蘭和印尼等地的六項個案研究。
1.3.5 研究主要成果是一張景觀特色圖以展示香港不同類型景觀的位置,以及一個包括各個地區景觀資料的數據庫,其中亦包括對景觀價值的評估。地圖數據是搜集自廣泛的案頭研究及實地勘查,並且儲存在以電腦為基礎的地理信息系統內。
|
1.4 行政摘要結構
1.4.1
行政摘要的第一部分(第2-4章)簡述研究主要結果。第二部分(第5章)記錄研究過程及方法的詳細資料。最後一部分(第6-7章)則以研究結果的概括應用及建議如何改進本研究作結。
1.4.2 本報告只提供此複雜景觀研究的摘要,讀者若需要研究過程及結果的詳細技術細節,請參閱有關的技術報告和最後報告。